人皆有突发奇想之时。那些念头,如电光石火,一闪而过。常人谓之"脑洞大开",我则疑为古人所谓"灵光一现"的变种。
脑洞者,非脑壳真有一洞也。若真有洞,脑浆早流尽了。这不过是比喻罢了。现代人爱用"开脑洞"形容奇思妙想,倒也有趣。我想,大约因脑壳密封太严,需要开个洞透透气,让思想流通流通。
看那些发明家、艺术家,脑洞似乎特别大。爱迪生发明电灯前,不知开了多少脑洞;达芬奇画蒙娜丽莎,想必也是脑洞大开的产物。但细究起来,他们的脑洞并非无中生有,而是积学储宝后的自然流露。
今人好谈脑洞,却往往舍本逐末。不肯下苦功夫积累,只盼灵光乍现。此辈脑洞,不过如焰火升空,绚烂一时,旋即寂灭。
我见过一个青年,终日嚷着要"开脑洞",书却不读几本。他的脑洞,开得大则大矣,却空洞无物。脑洞中吹出的风,都是别人思想的回响。
真正的脑洞,当如古井。表面平静,深处自有活水。平日积累愈厚,开时愈见精彩。那些看似突然的奇想,实则是长期思考后的豁然开朗。
所以不必刻意追求脑洞大开。该读书时读书,该思考时思考。待到功夫纯熟,脑洞自开。那时流出的,才是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