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由细节堆砌而成的。那些被匆匆脚步碾过的琐碎,其实最值得玩味。
早晨刷牙时,牙膏从铝管里挤出的形状,竟也日日不同。有时圆润如珍珠,有时又扁塌似虫豸。这全凭手指的力度与角度而定,却无人为此立传。而牙膏的气味也颇堪琢磨,明明是人工调制的薄荷,偏要冒充天然,仿佛如此才能刷得心安理得。
地铁里的众生相尤为有趣。人们捧着发光的玻璃板,拇指上下翻飞,脸上却凝固着同一种表情——介于麻木与焦虑之间。偶尔有人抬头张望,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低垂的头颅。这倒像是某种集体仪式,以拇指的舞步祭祀着无形的神祇。
雨后的街道上,水洼里映着破碎的天空。行人绕道而行,皮鞋与运动鞋划出不同的弧线。偏有几个孩童专往水洼里跳,溅起的水花惊飞了觅食的麻雀。成人的规避与孩童的趋近之间,横亘着一条名为"常识"的河流。
菜市场里,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西红柿红得夸张,黄瓜绿得不自然,却都标榜着"农家自种"。主妇们用手指甲掐掐菜叶,用鼻子嗅嗅鱼鳃,这种原始的检验方法竟延续至今。电子秤上的数字跳动着,买卖双方的信任却始终停留在手感与眼力的层面。
生活的显微镜下,处处是未被书写的史诗。我们总在追逐宏大的意义,却不知意义正藏在这些微不足道的褶皱里。说到底,所谓深刻,不过是把寻常看到不寻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