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这玩意儿,说来也怪。我们每天在其中扑腾,却很少有人停下来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拿"选择困难症"来说吧。站在超市货架前,面对三十七种酱油,突然就陷入了存在主义危机——我是谁?我要什么?其实古人就聪明得多,"酱"只有一种,爱买不买。现代人所谓的自由选择,倒像是给自己设下的精致陷阱。
记得我家楼下那位修自行车的老张。他的手艺是祖传的,修了四十年车,连扳手都磨出了包浆。某天我问他:"张师傅,您说人活着图个啥?"他头也不抬:"图个车轱辘能转呗。"这话糙理不糙,生活的要义,有时候就是把眼前那点事整明白。
时间更是有趣。年轻人总觉得来日方长,把生命像信用卡一样透支;中年人开始察觉利率有问题,却已经欠了一屁股债;等到老年,才恍然发现这根本是家高利贷公司。但话说回来,要是真能预知死期,我们大概会像等待期末考的学生,前半段挥霍,后半段恶补。
人际关系就像Wi-Fi信号,离得太远连不上,靠得太近又互相干扰。那些在朋友圈晒完美生活的,背地里可能正为找不到遥控器暴跳如雷。我们都在演一出没有观众的戏,还特别投入。
生活终究是个开放式命题。有人追求意义,像在汤里找一根可能根本不存在的骨头;有人安于当下,像猫晒太阳一样理所当然。要我说啊,活得明白不如活得自在——毕竟连苏格拉底最后也承认,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既然如此,不如泡杯茶,看会儿云,让生活的哲学问题像茶叶一样,自己慢慢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