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坐在咖啡馆的角落里,看那些"创意大师"们高谈阔论。他们谈"颠覆",谈"突破",谈"天马行空",唾沫星子溅在拿铁咖啡的奶泡上,竟显出几分滑稽来。
邻桌坐着一位年轻人,对着笔记本屏幕皱眉。屏幕上是一张白纸,他称之为"思维导图"。我看他画了又擦,擦了又画,仿佛在和自己玩一种永无止境的捉迷藏。他想必是在等那个"天马行空"的创意突然降临,像等一辆永远误点的公交车。
创意竟成了现代人的紧箍咒。人人都怕自己不够"天马行空",怕被贴上"平庸"的标签。于是硬要把气球往天上拽,拽得绳子绷紧了,反倒显出几分刻意来。我见过一个广告人,为了想出一个"颠覆性"的文案,三天不睡,最后竟在会议室里发了癔症,喊着"我要飞"之类的昏话。
最妙的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头脑风暴会。墙上贴满五颜六色的便签纸,上面写着"让冰箱会说话""给电梯装上表情包"。经理人称之为"跳出盒子思考",我却疑心他们是跳进了另一个更花哨的盒子。会后,那些便签纸照例被拍成照片,发在朋友圈里,配文"超燃的创意碰撞!",然后就被忘得一干二净。
其实真正的天马行空,倒常在不经意处。楼下卖煎饼的大爷,昨日忽将薄脆换作薯片,说是"中西合璧";小侄女用酸奶拌饭,自创"冰雪奇缘套餐"。无人要求他们"创新",他们反倒信手拈来。
创意本应是自由的,如今却成了新的牢笼。人们在其中来回踱步,自以为在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