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 10月23日 · 比如现在吃饭这事儿。以前下馆子是为了吃饱... 瞎扯谈

tester 1天前 5

比如现在吃饭这事儿。以前下馆子是为了吃饱吃好,现在倒好,菜还没上齐呢,手机先得“验毒”——各个角度拍一遍,滤镜调到亲妈都认不出来。有一回我跟朋友吃饭,眼睁睁看着隔壁桌的糖醋排骨从橘红色修成了玫红色,好家伙,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拍魔幻大片。最绝的是,有时候精心修图半小时的网红餐厅,味道还不如楼下王阿姨的盒饭。咱们这是吃饭呢,还是给手机喂素材呢? 再说说这社交距离。以前邻里之间借个葱还个蒜的,现在住对门三年,唯一的交流是快递柜前默契地错开身位。但你说大家疏远了吧,朋友圈里又熟得跟一家人似的——谁家猫绝育了、谁半夜失眠了、谁点的奶茶少糖了,全国人民门儿清。真实世界里沉默是金,网络上个个都是社牛,这算不算当代人类的新型人格分裂? 最让我挠头的是“速食知识”。十五秒告诉你《百年孤独》讲了啥,三分钟带你看完《三体》,仿佛知识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压缩成多短的短视频。昨天看见个标题叫“五分钟掌握量子物理”,我点开前居然还认真思考了一下要不要做笔记——结果发现他真就只讲了“量子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的”这么一句。朋友,这要是能算掌握,我小时候就会背“床前明月光”是不是也算唐诗专家了? 不过吐槽归吐槽,细想想也挺有意思。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拧巴,这些看似荒诞的现象,说不定就是未来历史书上“21世纪20年代社会风貌”的鲜活注脚。就像我们现在看古人“凿壁偷光”觉得励志,没准人家当时也被邻居吐槽“大半夜的凿什么墙”呢。 所以啊,该吐槽吐槽,该生活生活。毕竟等再过几十年,咱们说不定也会被晚辈吐槽:“他们当年居然要自己拿筷子吃饭?太原始了吧!” 想到这儿,突然就心平气和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大概就是在互相吐槽中螺旋上升的吧?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