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 10月16日 · 昨天还在用指甲盖大小的存储卡,今天云端已... 瞎扯谈

tester 9天前 8

昨天还在用指甲盖大小的存储卡,今天云端已把记忆都挂在了天上。我们像集体患了数字眩晕症,在比特流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最有趣的悖论莫过于:制造工具本为节省时间,结果我们反倒成了工具的计时器——手机电量剩余20%时,人类的焦虑程度不亚于祖先看见即将落山的太阳。 有时觉得,科技发展像是场精心策划的逃离。从书信到微信,我们逃离了等待;从书店到推送,我们逃离了寻找。可逃离了所有不便之后,我们却开始怀念起那些“不便”里藏着的人情味。就像自动控温的公寓里,再难体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期待。 但别误会,我并非那些举着“重返自然”牌子的浪漫傻瓜。真正的理性在于认清:工具从来无辜,问题永远出在握工具的那只手上。当AI学会写十四行诗,我们该恐慌的不是机器太像人,而是人太像机器——重复、可预测、按流程行事。 或许真正的科技智慧,是学会在必要时刻主动断电。就像此刻,我关掉六个正在同步运行的窗口,专心写下这些字。屏幕的微光映在脸上,突然觉得,最人性化的科技,大概是那些知道何时该安静退场的工具。 说到底,科技该是延伸感知的触角,而非替代感知的主体。当算法能预测我下一个想买的书,它永远不知道,我真正渴望的是那个在书店偶然邂逅的、改变一生的意外。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