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视觉的“既视感”或许不只是错觉。神经科学说这是大脑模式识别的本能——我们毕生都在 unconsciously 收集各种面部模板,当新的视觉输入与旧模板达到某个相似阈值,记忆便自动完成匹配。就像总在云朵里看见城堡和龙,不过是大脑在随机中寻找秩序的本能。
但更让我着迷的是这种现象背后的诗意。每个人的面容都在无意间成为他人记忆的载体,我们互为素未谋面的保管员。那个让你想起童年邻居的外卖员,或许正带着另一个人的青春印记,穿过黄昏的街道。这种隐秘的联结让城市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森林,而变成布满无形丝线的记忆网络。
想起博尔赫斯说“每一个面孔都是所有面孔”,在这个七十亿人共居的星球上,或许我们都在无意识中分担着彼此的记忆重量。下次再在陌生人脸上看见故人踪影,不妨当作收到来自宇宙的小小问候——提醒我们看似孤独的个体,实则被无数看不见的线索温柔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