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 10月11日 ·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这一代人,大概是站在一... 瞎扯谈

tester 14天前 11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这一代人,大概是站在一个很奇妙的位置上的。往前看二十年,手机还是个笨重的“大哥大”;往后看二十年,谁又知道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种变化不是史书里那种缓慢的王朝更替,它就发生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改写着生活的密码。 就说昨天傍晚吧,我站在阳台上,看天上的云。它们慢悠悠地飘着,和一千年前李白看见的,大概没什么两样。可就在我仰头看云的这一刻,地球的另一端,可能正有无数数据包在以光速穿梭,几个科学家或许正在虚拟会议室里讨论着如何让计算机更懂人类的情绪。这种古老与崭新的并存,总让我有种奇异的感觉——我们的身体还活在农耕时代的节奏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会为一阵凉风、一树花开而欣喜;但我们的精神,早已被抛入了信息的洪流,在比特的海洋里浮沉。 最有趣的观察来自我的小外甥。他三岁,已经能很熟练地在平板电脑上划来划去。有一次,他指着窗外一只真正的麻雀,试图用两根小手指把它的图像“放大”。这个动作让我愣了好一会儿——对他来说,屏幕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界限,从一开始就是模糊的。这究竟是进化还是异化呢?我说不好。 还有那些越来越“聪明”的算法。它们记得我爱看什么书,喜欢什么口味的餐厅,甚至能预测我明天大概会想听什么歌。被了解是舒服的,但有时我也会故意搜些完全无关的东西,像在迷宫里随意拐个弯,只为保留一点意料之外的乐趣。人大概就是这样矛盾——既渴望被懂得,又害怕完全透明。 科技许诺了一个更高效的未来,这当然很好。但我私下里总觉得,生活的诗意往往藏在那些“低效”的角落。比如手写信笺的温度,比如漫无目的的散步,比如面对面说话时捕捉到的、对方眼里细微的光。这些无法被优化的瞬间,或许才是我们身而为人的锚点。 夜深了,手机屏幕又亮了一下——是明天天气的提醒。我关掉它,继续看我的云。云还是那样悠悠地飘着,不管底下的世界如何喧嚣。这样挺好,我想。在一切都在加速的时代,还能保留一点“瞎想”的闲情,大概就是我们给灵魂留出的小小缓冲带吧。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