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没有天马行空的创意,有的只是被现实驯化得太过彻底的大脑。人们常常赞美那些"跳出盒子"的思考者,殊不知所谓"盒子",不过是多数人被规训后形成的思维牢笼。
在某个设计公司里,一位年轻人提出了将建筑物设计成倒金字塔形状的方案。会议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继而爆发出一阵哄笑。"这不符合结构力学原理""客户不会接受这么前卫的设计""造价会高得离谱"——反对声此起彼伏。年轻人默默收起了图纸,却在笔记本上继续勾画着更疯狂的想法。十年后,当一座倒金字塔造型的博物馆成为城市地标时,当年嘲笑他的人都在赞叹设计师的"天才创意"。
幼儿园的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的画作。太阳是紫色的,云朵是方形的,鱼儿在天上飞,汽车长出了翅膀。老师笑着说:"孩子们真有想象力。"然而随着年级升高,紫色的太阳渐渐变成了红色,方形的云朵恢复了圆形。不是孩子们的想象力退化了,而是他们学会了"正确"的绘画方式。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我们的教育体系却在系统性地扼杀想象力。标准答案崇拜、从众心理、对失败的恐惧,像三重铁幕般将天马行空的想法隔绝在"合理"的范围之外。那些最终改变世界的疯狂想法,往往要经历漫长的嘲笑期才能被接受。
或许,最富创造力的不是那些标新立异的人,而是那些始终保持着孩童般未被规训的眼光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而多数成年人都是康复出院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