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起上周在菜市场,卖菜的大姐边给我称西红柿边说:“你看这西红柿,现在三块钱一斤,冬天要八块。贵的时候少买点,便宜的时候多存点,过日子不就是这样嘛。”她说话时手上不停,挑拣、过秤、装袋,动作流畅得像在跳舞。
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这样的小哲学。蚂蚁不懂得什么是坚持,它只是按照本能前行;卖菜大姐未必读过《资本论》,却在供求关系里找到了生活节奏。这些朴素的智慧,往往比书本上的理论更鲜活,也更耐用。
前两天整理书架,发现几年前买的哲学入门还崭新如初。当时雄心勃勃要啃完康德黑格尔,结果翻开第一页就被“先验统觉”吓退了。现在想想,或许我们不必非得在深奥的著作里寻找真理。清晨公园里打太极的老人,动作缓慢却充满韵律;咖啡店里专注拉花的年轻人,把寻常的牛奶变成了艺术品——他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如何与时间和解,如何将平凡变成独特。
黄昏时我又路过那个花园,孩子已经回家了。蚂蚁还在忙碌,夕阳把它的影子拉得很长。我突然觉得,所谓生活的哲学,大概就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像蚂蚁一样专注当下,像卖菜大姐一样懂得变通,像打太极的老人一样保持平衡。
这些碎片般的思考,拼凑不成严谨的哲学体系,却让普通的日子多了些通透。就像此刻窗外的月光,不炽烈,不明亮,但足够照亮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