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昨天我煮泡面,水放多了,想着“将就吃吧”,结果越吃越没味。这让我突然意识到,生活里的“将就”就像往咖啡里不停兑水,最后连自己都尝不出原来的味道了。古希腊那个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现在想想,他可能就是在提醒我们:别把生活过成那碗兑水的泡面。
还有我养的那盆绿萝,放在窗台天天晒太阳,叶子反而黄了;移到书架上,只有散射光,倒长得油亮。这不就是“过犹不及”吗?老祖宗两千年前就明白的道理,一盆绿萝用它的方式又给我上了一课。有时候用力过猛,反而不如恰到好处来得美妙。
最让我觉得神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共情”。你朋友失恋,你明明没失恋,却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痛苦。这简直像拥有了短暂的“灵魂穿越”能力——在这一刻,我们的感受超越了肉体的界限,实现了某种连接。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是我们作为人最珍贵的部分。
生活大概就是个最随和的哲学老师,它不布置作业,不考试,只是把道理悄悄藏在日常的角落里。赶地铁时看到有人让座,那是伦理学;做菜掌握火候,那是中庸之道;甚至纠结中午吃什么,都能扯上自由意志的命题。
所以啊,别总觉得哲学高高在上。下次你发呆、犹豫、或者对什么事恍然大悟时,说不定就已经和某位哲学大师想到一块去了。生活这场大课,我们每个人都是既在听课也在讲课的学生,多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