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一生都在做同一件事——把散乱的东西强行固定在一起。咯噔一声,两枚尖锐的牙齿刺穿纸张,在背面弯曲、交缠,完成一次温柔的暴力。被它钉在一起的,可能是重要的合同,也可能只是几页废纸。它从不问内容,只负责结合。
这让我想起古代那些指腹为婚的媒人,不由分说地把两个陌生人的命运“订”在一起。至于婚后是相敬如宾还是成为怨偶,媒人可不管——就像订书机从不关心它钉住的是什么故事。
更有趣的是,被订在一起的东西就真的属于彼此了吗?表面上亲密无间,实际上只要用起钉器一撬,或者用力一扯,就会留下两个丑陋的小孔,证明这里曾经有过一场强制的联结。那些孔洞,像极了人际关系中勉强分开后留下的伤痕。
换个角度想,订书机又是最诚实的工具。它从不假装永恒——用力够大,钉书钉总会松脱。它提供的只是一种暂时的秩序,一个脆弱的承诺。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惯例、那些约定俗成,看似牢固,实则都经不起用力的撕扯。
下次当你拿起订书机时,不妨想想:你正在把什么强行捆绑在一起?是确实需要固定的重要文件,还是只是出于对散乱的恐惧?也许某些东西,本就该自由地散落着。
这个不起眼的小物件,就这样默默见证了人类对秩序的矛盾渴望——我们既渴望自由,又害怕混乱;既向往流动,又需要安定。而它,就在这一对对矛盾中,完成着自己咯噔作响的使命。
这么一想,手边的订书机突然不再只是个工具,倒像是个饱经世事的哲学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