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突如其来的奇思妙想,我管它叫“脑洞时刻”。就像上周在超市,看见一个小朋友把购物车推得飞快,嘴里配着引擎声,我突然想:要是每辆购物车都有自己的脾气该多有趣——有的懒洋洋不肯动,有的横冲直撞,有的专往零食区拐。这可比规规矩矩逛超市好玩多了。
最妙的脑洞往往出现在最无聊的时候。等红灯的九十秒,盯着斑马线,我会想象每条斑马线都是钢琴键,行人踩过就弹出不同的音符——匆忙的上班族是急促的十六分音符,遛狗的老太太是悠扬的全音符。要是真能这样,等红灯大概会成为一天中最期待的事。
这些胡思乱想看似无用,却像给生活加了一勺跳跳糖。它们让习以为常的场景突然变得鲜活,把单调的日常变成藏着惊喜的寻宝游戏。成年人总说“要现实一点”,可偶尔从现实的缝隙里探出头来,用孩子的眼光重新打量世界,反而能发现被忽略的趣味。
说到底,保持一点“突发奇想”的能力,或许是我们对抗生活程式化的秘密武器。它不需要什么实际用途,就像给大脑做瑜伽,让思维在常规的轨道上来个漂亮的侧手翻。
窗台上的绿萝依然安静。不过从今天起,我决定每天浇水时都和它说说话——万一它真的在默默打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