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就摸到这么一枚“硬币”。傍晚去菜市场,远远看见一个卖西瓜的大叔,他的摊位前立了个硬纸板,上面用马克笔写着:“包甜!不甜不要钱!——但建议您还是要钱。”我一下就乐了,凑过去问:“大叔,您这后半句是啥意思?”大叔一边麻利地拍着西瓜,发出“嘭嘭”的闷响,一边头也不抬地说:“西瓜不甜,是我的错,钱当然要退你。但日子要是觉得不甜,你可不能老是‘不要钱’啊,得自己想办法加点糖。我这是温馨提示!”
我愣了两秒,然后和大叔一起哈哈大笑起来。这话说的,简直充满了民间智慧!我当即买了一个最大的瓜,回家切开,红瓤黑籽,果然甜得恰到好处。吃着瓜,我越想越觉得大叔是个哲学家。我们总抱怨生活平淡、工作乏味,就像在期待一个永远保甜的“人生西瓜”。可万一哪天它真的不够甜了,我们是选择气呼呼地“退货”,瘫在原地抱怨,还是像大叔说的,自己主动去“加点糖”呢?
这“糖”可以很小。比如,把通勤路上的抱怨,换成耳机里的一首老歌;把等外卖的焦躁,变成对窗外云朵形状的观察比赛(我经常和自己玩,目前积雨云获胜次数最多);甚至是故意绕远路回家,只为了看看那棵开满了花的树今天又是什么样子。
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它本身是个中性的瓜,甜不甜,一半靠运气,另一半,真的就看我们愿不愿意自己撒点“糖霜”,或者像小朋友一样,哪怕瓜不甜,也能玩一场“吐瓜子”比赛。趣事不必是惊天动地的冒险,它就是这些让你会心一笑,甚至想立刻分享给朋友的、小小的、闪着光的瞬间。
你的“沙发缝”里,最近又摸到了什么有趣的“硬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