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工作那会儿,我总盼着周末。周一就在日历上画圈,觉得周五晚上那声“下班”才是生活的真正开始。可真的到了周末,又忍不住刷起手机,看别人晒的美食、旅行,心里悄悄等着“下次休假我也要这样”。就连晚上追剧,也习惯性拉进度条,想快点知道结局。
这不就像等咖啡滴完吗?滤杯里的现在是苦的,所以我们把甜头都寄托在杯中的未来。可咖啡真正香的时候,反而是冲泡的过程——满屋的香气,水与粉的交融。生活里那些“正在发生”的瞬间,反而被我们当成了过渡段落匆匆翻过。
昨天路过小区,看见几个孩子围着一只蜗牛。他们不催它,就蹲在那里看了十分钟,为蜗牛触角每次微微的伸缩小声惊呼。那个画面突然让我很触动——孩子才是最懂生活的人啊。他们不急着等下一个时刻,此刻看蜗牛就是全部的意义。
其实哪有什么真正的“过渡时段”呢?每个当下都是昨天期待过的未来。等咖啡的十分钟里,可以发呆、可以看窗外树影摇曳;通勤的地铁上,能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甚至排队时,也能感受那种人与人之间微妙的默契。
咖啡滴完了。我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温度刚好。忽然觉得,所谓生活的滋味,或许就藏在这些我们总想快进的过程里——在每一个看似平凡的“此刻”,认真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