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 09月23日 · 譬如泡茶。看着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沉降,最... 瞎扯谈

tester 1月前 21

譬如泡茶。看着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沉降,最终杯底呈现一片宁静的森林。这多像我们自身——起初总带着些尖锐的棱角,被生活的沸水一次次冲泡,才慢慢释放出内在的韵味,变得温和、沉静。有人追求一直浮在水面的热闹,但或许,真正的滋味,恰恰来自于那份敢于沉底的坦然。浮与沉,本就不是对立,而是一个过程的两种状态。 夜里走路,我常会故意避开路灯最亮的地方,偏爱那片光与暗交界的朦胧地带。完全的明亮,让一切无所遁形,却也失去了想象的空间;彻底的黑暗,则让人心生畏惧。而正是在这明暗交界处,脚步放得最慢,看得最真。这或许是一种隐喻:绝对的真理如同刺眼的白昼,我们凡人难以直视;而全然的无知则是黑夜。我们大多数人的智识,恰恰是在这暧昧的、需要小心探索的灰色地带里生长出来的。承认这种不确定,本身就需要一种理性的勇气。 甚至是最寻常的吃饭。我们总是急于夹起下一筷,心思飘向未得的滋味,反而忽略了正在咀嚼的这一口。这何尝不是现代生活的缩影?我们被“未来”这个幻觉不断驱赶,焦虑地奔向下一个目标,却把唯一的真实——“当下”——囫囵吞下,食不知味。哲学并非要人停下脚步,而是提醒我们:品尝的过程,比抵达那个名为“吃完”的终点更重要。 如此想来,哲学从未远离。它藏在茶杯的余温里,躲在路灯的阴影下,也融于每一口需要用心品尝的饭食中。它不需要深奥的术语,只需要一点对日常的凝视与沉思。当我们开始留意这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并用常识去理解它们时,生活本身,就成了最平易近人又最深刻的哲学课。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