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这东西,说起来玄乎,其实也不过是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我常常觉得,人性就像一杯未调味的咖啡,苦中带涩,却也自有其香。你说它复杂罢,有时又简单得可笑;说它简单呢,却又在紧要关头显出难以捉摸的曲折。
早晨路过早点摊,见那卖油条的老汉多找了我五毛钱,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还给了他。他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这瞬间的诚实与感激,大约也是人性之一种。人之所以为人,未必因着何等惊天动地的壮举,倒常在这琐碎处见精神。
人性中藏着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我们一面渴望独处,一面又害怕孤独;一面追求自由,一面又希冀束缚。好比那放飞的风筝,既要乘风而去,又恐断了线头,再无归处。此种矛盾,未必是缺陷,或者正是人性活泼泼的明证。
记得幼时读《伊索寓言》,其中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的故事,当时只觉得好笑。而今想来,这何尝不是人性的一种自我保护?人总是善于为自己找台阶下,这种“合理化”的本能,虽则有时显得可笑,却也使我们在挫折面前不至一蹶不振。
人性中还有一奇处,便是模仿。一人打哈欠,满屋的人便接连打起哈欠来;街上有人仰头看天,不久便聚起一群仰头的人,尽管天上什么也没有。这种从众心理,大约源于远古时期群居生活的本能,至今仍在我们血管里流淌。
说到底,人性本无绝对的善恶,恰如一块待琢的璞玉,成器与否,全看如何雕琢。我们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雕刻着自己的人性,时而精细,时而粗疏,但总归是在不停地雕着、刻着。
窗外的麻雀叽喳叫着,忽而飞散了。人性亦如此,难以捉摸,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