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 09月21日 · 更离谱的是科技领域的“省时陷阱”。朋友买... 瞎扯谈

tester 1月前 26

更离谱的是科技领域的“省时陷阱”。朋友买了最新款扫地机器人,号称能每天替他节省二十分钟。结果他花了三小时研究说明书,四十五分钟给机器人起名字,每天还要蹲着看它蠢萌地撞墙——这哪是省时,根本是新型时间黑洞。这让我想起那个经典比喻:为了喝杯牛奶,干脆买了头奶牛回家。 社交场合也有这种诡异规律。上次聚会我特意挑了家离所有人都近的餐厅,结果群里讨论选址就耗掉三天,最后选了人均超预算的地方——省下来的路程时间全用来凑钱了。就像试图用渔网装水,看似周全却漏洞百出。 最精妙的是这个规律会自我验证:当我意识到在浪费时间时,又开始焦虑地思考如何弥补,于是又双叒消耗掉更多时间。就像不小心洒了咖啡,忙着擦桌子时又打翻了糖罐子。 其实老祖宗早说过“欲速则不达”,只是我们总幻想能打败这条宇宙级真理。现在我看到任何“高效秘籍”都会警惕:或许真正的省窍门,就是承认某些时间注定要“浪费”在爬楼梯、看机器人撞墙、和朋友争论餐厅选址上——这些看似低效的瞬间,说不定才是生活真正的缓存区。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