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每每令人浮想联翩。有人说,将来的人必是坐在银白色的飞行器中,手指一点,便到达了想去的任何地方;又或者饮食只需吞下一粒丹丸,便抵得过三顿饭食。这些幻想固然美妙,却也不免显出几分呆气来。
我想,科技纵使再发达,人到底还是人,逃不出血肉之躯的限制。我们造出比蜂鸟更灵巧的无人机,却学不会蜂鸟振翅时的优雅;我们研发出胜过海豚声纳的探测系统,却无法如海豚般在碧波中自在嬉游。科技延伸了人的官能,却未能改变官能背后的那个“我”。
有人终日捧着发光的玻璃板,以为这便是拥抱了全世界的知识。殊不知,知识若不能经过思索消化,便如同未曾咀嚼的饭食,终究不能化为血肉。科技给了我们储存信息的仓库,却未曾赠予我们智慧的眼睛。于是众人便在信息的海洋中漂泊,捞取许多碎片,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图案。
最有趣的当属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仿佛到了某某之年,人类便可摆脱一切劳役,整日价只需享受便是。然而略晓得人性的人便明白,全然无所事事的生活,实在比苦役更难熬。人总是在追求什么的过程中,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科技省去了我们的劳作,说不定反而夺去了我们生存实感的一部分。
科技发展至今,已颇有些令人瞠目的成就。但看得深些,无非是人类渴望超越自身局限性的外显罢了。我们造出望远镜延伸视力,发明机械拓展体力,开发计算机增强脑力。然而内心的孤独、对意义的追寻、对美的感动,这些真正关乎人之为人的部分,科技又何曾真正触及?
不如说,科技只是人类手中的工具,非凡但也平凡。它既不会带来天堂,也不会造成地狱。一切仍在于使用工具的这双手,和指挥这双手的那个头脑与心灵。
科技的归科技,人性的归人性。我们当以科技为翼,却不该期望它承担灵魂的重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