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刷牙时,忽而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总是习惯于将牙膏从尾部挤起,却鲜有人追究其缘由。我便是其中之一,多年来循规蹈矩地做着这动作,竟从未思量过其中道理。
这习惯大约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幼时看她每日清晨站在洗脸台前,总是用拇指和食指捏着牙膏的尾部,一点点地往前推。那白色的膏体便从细小的出口挤出来,不偏不倚地落在牙刷的刷毛上。我依样画葫芦地学着,久而久之,竟成了肌肉的记忆,再难更改。
后来住校,见室友们挤牙膏,方式竟大相径庭。有的从中间一捏,牙膏便七扭八歪地冒出来;有的胡乱一压,使得牙膏皮上布满皱褶,如同老人额上的纹路;更有甚者,竟从牙膏口处倒挤,使得尾端膨胀而前端干瘪。我看得眼花缭乱,心下暗忖:原来这日常小事,亦可见人的性情。
想来世间许多事,莫不如此。我们奉为圭臬的规则,往往只是习惯的产物,既无什么深奥的哲理,也未必是最优的选择。只是人人如此,代代相传,便成了不容置疑的真理了。牙膏究竟该从何处挤起?其实未必有什么定论,只要最终能刷牙便是了。
然而习惯的力量终究是强大的。即便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至今仍固执地从牙膏的尾部挤起。那白色的膏体顺着既定的轨道前行,仿佛我的人生,虽然偶有曲折,大体上却也是按部就班的。
小小的牙膏,竟也藏着人生的隐喻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