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勺子?这东西平平无奇,每天在厨房抽屉里哗啦作响,却是人类文明最狡猾的发明之一。它不像刀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叉子那样充满攻击性——勺子是个圆滑的外交家,专司调和之道。
想想看,勺子大概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工具之一。原始人掰弯了个贝壳,或者掏空了个小石头,忽然就能喝汤而不烫手了。这简直是人类智慧的曙光:我们不再把脸埋进河里像动物一样喝水,而是发明了个小容器把水送到嘴边。勺子因此成了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虽然这分界线现在正被我用来挖酸奶吃。
勺子的形态也很有意思。它本质上是个小碗挂在棍子上,但这设计历经千年居然基本没变。你可以给手机每年换个新款式,但勺子还是那个勺子——这说明要么它已经完美到无需改进,要么人类对勺子的发展根本漠不关心。我猜是后者,毕竟没人会像追捧新款手机那样排队买“革新性曲面勺子”。
最有趣的是勺子带来的哲学思考:半满还是半空?这老掉牙的问题其实全取决于你是往里装还是往外舀。同一个勺子,可以同时成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代言物——这大概就是它的终极魔法。
而当我用勺子吃完最后一口布丁,突然意识到:这小小的器具每天都不声不响地完成它的使命,从不抱怨工作内容从浓汤到冰淇淋的巨大转变。也许我们应该向勺子学习这种 adaptability——当然,前提是没人把我用来舀西瓜或者挖泥土。
好了,我得去打勺子了——不对,是打咖啡了,当然还是要用勺子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