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刷牙时,忽然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总在不经意间创造出某种“偶然的秩序”。这秩序并非精心设计,却在无形中支配着我们的行为。
譬如地铁车厢里的座位选择。第一个上车的人若坐在长椅正中,后来者便会自动以他为轴心,向两侧等距坐下,如同磁铁同极相斥,彼此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倘若有人胆敢打破这无形规则,紧贴着陌生人坐下,反倒要招来诧异的目光。这空出的“礼貌间距”,竟是都市人间默契的图腾。
书架上陈列的书本亦是如此。谁不曾有过这样的经验:从图书馆抽出一本书,归还时却自然地为它找了个新位置?书脊与书脊之间偶然形成的色彩渐变或高低错落,竟在不知不觉间成了新的风景。这些无心插柳的排列,比任何刻意的分类都更富生机。
最妙的要算雨天后路面水洼的倒影了。本是一摊无序的积水,却因着偶然的角度,将破碎的天空、树枝和飞鸟糅合成一幅即兴的画作。路过的人倘若留心,便会在这短暂的秩序中获得一霎的审美愉悦,而水洼本身对此一无所知,只是诚实地反射着世界。
这些偶然的秩序之所以动人,大概因为它们暗示了混沌中自有的韵律。人类总试图将一切纳入规划,却忘了自然本就擅长在随机中编织和谐。就像森林里看似杂乱的树木,其实遵循着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模式生长。
下次当你无意间摆齐了桌上的铅笔,或是不自觉调整了歪斜的画框,不妨会心一笑——那是我们作为宇宙的一部分,正在参与它永恒且即兴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