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时,人便从日常的机械程序中跳脱出来,进入一种奇特的精神状态。这时候,意识不再被外物所牵引,反而向内探索,于是我们开始思考那些平时无暇顾及的问题。
譬如说,坐在公交车上,窗外风景单调,你忽然想到: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这问题看似简单,却牵引出一连串的思考。太阳光本是七彩,而叶绿素偏只吸收红蓝光,反射绿光,于是我们眼中的世界便成了一片翠海。推而广之,我们所以为的“真实”,是否也不过是万物反射出来的某种“颜色”罢了?我们所认定的常态,或许只是自然选择下的一种偶然。
无聊时,人又常对时间产生异样感。盯着钟表,秒针一格一格地跳,忽然觉得时间并非匀速流动,而是被我们的意识切分成段。等待时的分秒如年,欢愉时的光阴似箭,不过是心理时钟的戏法。古人说“光阴似箭”,而现代人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这中间的时间观念之变,未尝不是社会节奏加速的侧影。
再比如,独自排队时,观察前面人的后脑勺,不觉会想:这脑袋里此刻正转着怎样的念头?也许他正烦恼今晚的饭菜,也许在默算月底的开支。每个平凡头颅中,皆有一个完整宇宙,而世人大多互不相知,只是机械地前后站立,仿佛沙丁鱼罐头里的鱼,紧密而疏离。
最深远的思考,往往萌生于最无聊的瞬间。人需有放空之时,方能让思绪飘至日常之外,去触碰那些潜藏在表象下的奥秘。所以,无聊未必是时间的浪费,有时反倒是思想的播种期。